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4)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综述与展望

袁旸洋,张佳琦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综述与展望

Progress and Review of Research on Urban Blue-Green Space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袁旸洋*    张佳琦    汤思琪    郭蔚

袁旸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数字景观技术、景观建筑设计


张佳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与理论


汤思琪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与理论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04期P59-67.

全文引文格式:袁旸洋,张佳琦,汤思琪,郭蔚.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综述与展望[J].园林,2023,40(04):59-67.

摘要:城市中的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在生态功能效益等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影响,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绿色与蓝色空间各成体系,制约了蓝绿空间的生态效益发挥。在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蓝绿融合发展”成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课题。在厘清城市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与蓝绿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1年三者中英文献的发文量变化、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迁移进行了定量分析、定性归纳与比较,梳理了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的发展脉络,并针对雨洪管理、降温效应、碳汇效益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城市绿色、蓝色空间相关的研究为其提供了一定基础。近年的研究已由单一城市绿色、蓝色空间逐步转向蓝绿空间整体生态效益。日后可围绕蓝绿空间生态效益协同机制、耦合评价体系构建、生态绩效评估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在蓝绿空间规划方法、定量化分析评价技术、蓝绿空间融合模式等方面结合实践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城市蓝绿空间;文献计量分析;生态效益;雨洪管理;降温效应;碳汇效益

城市蓝绿空间(Urban Blue-green Space)在中国城市建成区中占比高达一半以上[1],是城市生态系统本底。蓝色和绿色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在空间格局构成、生态功能效益和过程影响等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具有强关联性和整体性。“蓝绿融合发展”成为当下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课题。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城市蓝色空间与城市蓝绿空间研究文献进行统计,梳理了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的发展脉络,旨在为城市蓝绿空间及其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城市蓝绿空间及其内涵

城市绿色与蓝色空间彼此交织,共同参与城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从要素层面来看,城市蓝绿空间是绿色与蓝色空间的总和。从系统层面而言,城市蓝绿空间更关注于蓝、绿作为一个整体的协同,共同承担城市职能、提升生态效益。


1.2 文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采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识别国内外城市绿色、蓝色空间与城市蓝绿空间研究的发文量、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趋势,梳理、归纳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的研究发展脉络与主要方向。


   2 研究现状概述   

2.1 中文文献情况

2.1.1 文献发表量分析

城市绿色、蓝色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早,城市蓝绿空间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19年起有了较快增长。说明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蓝绿空间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图1)。

图1 中文文献发表量统计


2.1.2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蓝绿空间多聚焦于规划设计、生态服务效益、评价体系三个研究方向。在2016年后,围绕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服务效益”的研究显著增多,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降温效益及碳中和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此外,蓝绿空间协同发展、价值评估、评估模型也有较多讨论,且与生态效益研究联系紧密(图2)。

图2 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图


2.2 英文文献情况

2.2.1 文献发表量分析

2018年之前,城市蓝绿空间文献年平均发表量均少于10篇,之后才逐渐缓慢上升,在2021年达到74篇,但远少于城市绿色、蓝色空间文献发表量(图3)。

图3 英文文献发表量统计


2.2.2 主要研究方向

2018年之前,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多围绕如可持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蓝绿基础设施等。2018年之后,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的相关研究显著增多,聚焦于雨洪管理、降温效益、气候变化等(图4)。

图4 城市蓝绿空间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图


2.3 研究情况对比分析

从文献的作者及机构来看,城市蓝绿空间的英文文献大多由中国学者或者机构发表。由此可知,近年来中国学者由单一城市绿色空间、蓝色空间逐步转向整体视角下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且城市绿色、蓝色空间相关的研究为其提供了一定基础。


   3 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热点   

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雨洪管理”“降温效益”“碳汇效益”三个方面,研究的主要类型有:成因、作用机制、管理措施、影响因素等(表1)。

表1 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主要研究内容


   4 结论与展望   

城市蓝绿空间在空间中彼此交织、伴生,在生态效益上互相影响、促进,城市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的协同能够更好发挥生态效益[3],应从整体上审视城市蓝绿空间的作用,构建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的耦合关联。未来关于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解析蓝绿空间协同机制,完善蓝绿空间规划方法。未来的研究应首先深入剖析蓝绿空间协同机制、厘清影响两者协同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以蓝绿协同发展为导向,重视城市蓝绿空间的耦合,以蓝绿空间的自然协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

(2)构建蓝绿空间耦合评价体系,研发定量化分析评价技术。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蓝绿空间耦合评价已有初步实践[4],但完整、系统的耦合评价体系尚未确立,相关指标及其内涵也有待形成共识。在日后,可以结合数字孪生建模、参数分析、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展开具体研究,为城市空间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定量支持。

(3)探索蓝绿空间融合模式,建立功能绩效评估体系。在未来应从多尺度、多视角出发,探索更多城市蓝绿空间融合模式。宏观上,针对不同城市区位,结合城市形态特征制定蓝绿空间优化融合模式;在中小尺度上,应尊重城市蓝绿空间内部要素的自然共生关系,构建“绿中有蓝,蓝中有绿”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FAN H, YU Z, YANG G, et al. How to Cool Hot-humid (Asian) Cities with Urban Trees? An Optimal Landscape Size Perspective [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9, 265: 338-348.

[2] 王世福, 刘联璧. 从廊道到全域——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J]. 风景园林, 2021, 28(08): 45-50.

[3] 杨柳琪, 周燕, 罗佳梦, 等. 基于时空演变分析的武汉市城市蓝绿系统空间格局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J]. 园林, 2022, 39(07): 66-74.

[4] YU Q, DU M J, LI H C,et 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Planning of Blue-Green Space towards Urban-Rural Resilience: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ble Approach[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2, 13(03): 347-359.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王丽娜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4)丨疗愈环境建设与公共健康《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4)丨疗愈环境与公共健康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以绿色康养为主体的自然辅助疗法实践体系构建《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疫情背景下社区花园实践与公共健康促进探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从大学到社区:美国田纳西大学花园园艺疗法项目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园艺疗法体系的组成、内涵与实施应用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3)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也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3)丨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场域”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香港“城市固废景观”类棕地再生机制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3)丨规划设计实践视角下城市绿地碳汇与碳排研究成果可用性述评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3)丨日本名胜无邻庵庭园的保护管理经验研究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2)丨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策略与途径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2)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修复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营建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公园鱼类栖息地营建 ——以芜湖市大阳垾湿地公园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日本的做法及启示《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山地校园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境特征研究——以重庆大学A区为例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信箱:LA899@vip.163.com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